2021年上半年教资小学科目二题及解析
发布时间:2021-03-17 00:00:00
预览人数: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1.【答案】A。

【解析】题目强调对人的发展问题,所以选“个人本位论”。

2.【题干】“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人口功能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经济功能。题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贫先治愚”,指的是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3.【题干】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

A.遗传素质

B.学习训练

C.指导技巧

D.成熟程度

3.【答案】D。

【解析】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4.【题干】三(3)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

       A. 情绪情感的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的教育

D.思维品质的培养

4.【答案】B。

【解析】学生遇到困难就叫苦,说明学生缺乏意志力,而意志品质的关键特征就是能克服困难。

5.【题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①学会生存 ②学会认知  ③学会做事   ④学会创造   ⑤学会共同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5.【答案】B。

【解析】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新构想,认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6.【题干】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为职权影响力外,更重要地表现为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人格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6.【答案】C。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7.【题干】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一种保健方法,包括:

①挤按睛明穴    ②揉按四白穴    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

④揉按涌泉穴    ⑤揉按风池穴    ⑥闭目干洗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7.【答案】B。

【解析】眼保健操的基本内容包括:挤按睛明穴、揉按四白穴、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揉按风池穴、闭目干洗脸。

8.【题干】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板书,同时留意学生的反应,这种注意品质属于

A.注意广度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稳定性

8.【答案】C。

【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9.【题干】小军因为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这种心理属于

A.泛化

B.强化

C.分化

D.消退

9.【答案】A。

【解析】小军把对王教师的喜爱,拓展到王教师的其他相关联的行为。这是泛化的典型体现。

10.【题干】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静的学生也往往会参与其中,这种行为是

A.服从

B.模仿

C.从众

D.顺从

10.【答案】C。

【解析】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11.【题干】小勇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内部、稳定归因

B.外部、稳定归因

C.内部、不稳定归因

D.外部、不稳定归因

11.【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 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 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 和不可控归因。其中,小勇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即归因于能力,属于内部、稳定归因。

12.【题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体学生

B.有行为障碍的学生

C.学业成绩差的学生

D.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12.【答案】A。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13.【题干】因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开拓者”的学者是

A.杜威

B.博比特

C.查特斯

D.泰勒

13.【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博比特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开拓者。1910年,博比特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一门名叫“课程”的课程,1918年出版了《课程》一书。

14.【题干】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D.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

14.【答案】C。

【解析】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15.【题干】老师建立了记录学生学习成就、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档案袋,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属于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5.【答案】C。

【解析】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本题中教师记录学生日常表现,是为了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努力、进步的状况或成就,是一种强调过程的评价方法,属于过程性评价。

16.【题干】赵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播放了北方漫天大雪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下雪场景。他运用的教学手段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16.【答案】B。

【解析】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观察、采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活动。

(2)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 幻灯片、录像、电影等。

(3)言语直观是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的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17.【题干】下列中国古代经典教育名言,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不陵节而施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7.【答案】C。

【解析】“不陵节而施”的意思是“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强调教学应按照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18.【题干】某小学有计划地将当地民谣融入语文课程,这属于

A.国家课程校本化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地方化

D.地方课程开发

18.【答案】B。

【解析】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题目中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所以是校本课程。

19.【题干】集体备课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如存在意见分歧,应首先遵从

A.教材编排

B.课程标准

C.名师经验

D.教学指导书

19.【答案】B。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0.【题干】作为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的主要局限在于

A.难以呈现系统学科知识

B.难以控制教学时间

C.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D.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20.【答案】D。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

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缺点主要是难以因材施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题干】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21.【参考答案】

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

①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②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③注意培养儿童爱护公共财物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22.【题干】简述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2.【参考答案】

①体验成功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②树立适当榜样,获得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③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

④情绪唤起。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23.【题干】简述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步骤。

23.【参考答案】

(1)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2)进入研究现场获得经验文本。

(3)分析研究经验文本。

(4)形成叙事文本。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20世纪90年代,美国各州先后颁布了相关政令,对学生违纪行为做出明确处罚原则,如,对学生的惩戒分为9个层次,包括训示、学业制裁、短期停学、惩戒性转学等。

教育惩戒是我国的中小学管理的敏感区,面对学生违纪行为,惩戒与否、如何惩戒、因惩戒不当带来的后果,都是令学生和学校头疼的问题。因而,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敢采用教育惩戒,唯恐由此引起师生冲突,家校矛盾。2020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为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认识。(10分)

 (2)阐述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注意事项。(10分)

24.【参考答案】

(1)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具有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

(2)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注意事项:

①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

②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

③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25.材料:

  陈老师和王老师在各自班上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孙悟空,有的学生说喜欢唐僧......出乎意料的是,两个班都有学生说喜欢白骨精,理由是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苦难,坚持不懈。但是两位老师的理答方式却不同。

   陈老师的回应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

 王老师则反问那个学生:“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想了想,回答说:“坏事,”王老师接着问:“白骨精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做坏事,你也喜欢她吗?”学生红着脸摇了摇头。

问题:

(1)对两位老师不同的理答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谈谈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12分)

25.【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理答更合理,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其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材料中,陈老师只是表扬学生的想法独特、有创意,却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王老师通过反问,使学生明白白骨精虽然坚持不懈,但她做的是坏事,并不值得学习,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育效果更好。

(2)教学评价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主要是指教学评价可以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有定向引导的功能,能引导评价对象趋向于理想的目标。

②改进功能。改进功能主要是指及时反馈评价信息,调控行为,促使评价对象不断完善与优化的功能。

③反馈功能。教学评价的反馈功能,是指评价者将有目的、系统收集的关于评价对象的信息及其意义传递给评价对象,然后收集评价对象反馈的信息,以此来实现信息的循环,借此不断修正评价对象或评价者的行为。

④调节功能的发挥是在评价信息及时、有效地反馈基础上实现的。这种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评价者为被评价者调节目标及进程;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

⑤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指教学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影响评价对象思想、行为、品质的功效和能力。教学评价活动本身会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学习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展进步。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应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9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确定教学重难点?(9分)

(3)谈谈你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诗句的理解,设计该句的教学过程。(22分)

26.【参考答案】

(1)小学语文诗歌教学重点应从以下3方面着手:

1、知识与能力方面,把握诗歌中字词、意象,理解诗歌句子内涵,学习诗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合作、生生互动等形式,掌握诗歌学习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学习诗歌内容和技巧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和价值观。

(2)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而言,在教学诗歌时,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基础字词,理解诗歌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诗歌阅读的审美,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长征胜利的喜悦之情。

据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集中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上,教学难点则在于理解作者面对长征胜利在望之时,复杂激动的思想感情。

(3)作者通过描写特定的景物,以点带面,将长征路上“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个重要事件写入诗中,再借一“暖”一“寒”两个字,体现出红军长征渡江成功之喜与夺桥飞渡之险,巧妙凸显出长征之艰与红军之勇。

据此,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读一读,填一填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句,教师巡视,帮助纠音并明确重音、停顿。

【明确】金沙水拍(重读)/云崖暖(重读),大渡桥横(重读)/铁索寒(重读)。

2、教师展示课件填空,请学生举手回答。

【明确】地点:金沙江、大渡桥

    气氛:暖,寒

二、说一说,论一论

1、“金沙”和“大渡桥”发生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个地方?

【明确】两个地点暗示了红军长征路上发生在这两个地方的两个重要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2、两个地点为什么一“寒”一“暖”?

【明确】“暖”字。一方面是金沙江飞溅的水雾仿佛是热水蒸腾出水汽一般,此处揭露了金沙水流湍急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表现我军渡江成功,战士们心情喜悦,以“江水暖”体现胜利之喜。“寒”字。一方面是真实场景的体现,当时敌军为了防止我军渡江,撤去桥上的木板,只有几根寒气森森的铁索横在江面;另一方面揭露出敌军的残酷和当时形式的严峻。

三、读一读,看一看

1、班级集体朗读课文,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明确】长征艰难,胜利不易,将士英勇,积极乐观。

2、请学生们观看“飞夺泸定桥”和“巧渡金沙江”的视频剪辑。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依据课标,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7.【参考答案】

      (1)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②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④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⑤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⑥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够判断给定的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操作、合作探索,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算数学”的成功感。

(3)新授环节

一、设疑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三角形了,它是一个怎样的形状呢?大家用手在空中画出来。

教师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画法,并让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木棍,老师随机发给大家三根,看看能不能围出你们画在纸上的三角形?

教师指导学生在刚刚画出的三角形上摆放小木棍。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巩固所学并引出新授。运用教具设疑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师: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木棍能不能围出一个三角形?

生:三条。能(不能)。

师: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同学认为不能。

教师拿出三根相同的木棍,围成一个完整封闭的三角形。教师展开木棍,将其中任意两根拼成一根,并发问:这两根连在一起的长度与第三根的长度相比是怎样的呢?

生:两根比一根长。

师:让我们挑选出三根小木棍,其中任意两根连在一起的长度要比第三根长,看看这三根小木棍是否都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动手挑选与摆放,证实都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再拿出三根小木棍,其中两根连在一起的长度没有第三根长,让同学们摆一摆,验证这三根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动手摆放,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所以只有两根连在一起的木棍长度比第三根长时,这三根木棍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也是三角形三条边的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

教师让学生剪出四组纸条,长度分别为(1)6、7、8;(2)4、5、6;(3)3、6、10;(4)8、11、15。学生操作并得出结论:哪组能围成三角形,哪组不能。

(设计意图:教师由实际教具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步步引导,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提升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大家找出来,用尺子量一量任意两条边的和是不是比第三条边要长。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课堂与课后作业的类型及其基本操作方式。(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读后说”或者“读后写”的语言操练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28.【参考答案】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要分析歌曲特点。

(2)如知道中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好的教学目标,设计“唱好歌曲”(在学生音准、节奏、词曲结合基本无误的基础上,依据作品特点,合理进行歌曲处理)环节并说明理由。

29.【参考答案】

(1)《牧羊女》是一首抒情类歌曲,这首歌曲为C自然大调,3/4拍。歌曲旋律优美、轻快,节奏明朗、有律动感,情绪自由向上。歌词朗朗上口,描写了在绿色的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歌唱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学生快乐,自由活泼的精神。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培养自由、快乐活泼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歌曲的方法,感知歌曲优美的风格。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风格。

(3)唱好歌曲

 ①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强调四分、八分等重点节奏型。

 ②教师示范哼唱歌曲后,教师钢琴弹奏曲谱,学生哼唱练习音准,教师纠正。

 ③教师带领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牧羊女》,然后请学生根据歌曲进行圆舞曲动作的创编。

 ④老师强调歌曲的情感,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用歌唱、舞蹈的动作表现自由、活泼的情感。

⑤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展现出来。

理由:通过教师范唱后引导学生哼唱、朗读歌词、把握节奏, 强调音准并设计舞蹈创编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歌曲中的自由、乐观的精神。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两脚前后开立,两臂屈肘,两手持球于头后,上体稍后仰,重心落在后腿上,呈反弓;然后两腿用力蹬地,收腹、挥臂、甩腕,将球从头后向前上方掷出。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双手从头后向前掷实心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两脚用力蹬地,送髋展胸。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发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要求,初步掌握的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动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分组练习、比赛游戏,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感受团队合作、互学互助的学习乐趣;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易犯错误一:投掷实心球时腕指无力。

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可以用铅球进行抓握练习;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力量。

易犯错误二: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

原因: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

易犯错误三: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理由:水平三的学生在做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实心球练习时,出现腕指无力、出手角度过小、不协调等错误动作,是由于肢体不协调、力量不足等导致的。需要在教师和学生帮助下,降低难度,进行辅助练习,如:进行抓球练习、循序渐进练习体会动作要领,以纠正错误动作,帮助学生体会动作要领,符合运动练习的基本规律,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以后的技术动作习打下基础。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我国先秦时期青铜器按用途划分主要有哪些?青铜器发展鼎盛时期在造型、纹样上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0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教师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青铜器艺术赏析”内容的新授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31.【参考答案】

(1)用途: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含铅、铝等多种金属元素。按用途分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特点:造型上形制庄重,雄劲浑厚,制作极为精细。纹饰扔以兽面纹为主,出现卷体夔纹、兽头鸟身纹、长尾高冠或长身分尾的凤鸟纹为主题的器物,纹饰精美瑰丽。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中,用水墨线描形式勾勒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对青铜艺术的欣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新课讲授:

(一)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青铜作品《莲鹤方壶》,提问:“这是一件什么作品?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青铜器作品,它是由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是灰青,所以叫青铜。

(二)形式分析

 教师展示青铜器纹样,组织学生以4人为单位思考讨论:“纹样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交流探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作品纹样丰富生动,几何纹样——卷云纹样,由卷曲线条组成对称的图案,卷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动物纹样——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亦称“兽面纹”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经常用于礼器,在大型青铜器上面,体现出奴隶制社会贵族的权威,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设计意图:

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符合该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

 

 

 

 

 

 

 

 

 

免费获取更多精品考题
标签:
教师资格证
点赞
还没有评论内容呢,点击 开始评论 哦~
相关推荐
2023上半年小学教资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03-17 00:00:00
2023上半年小学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考试真题
2023-03-17 00:00:00
2023上教资练习题和答案19
2023-03-10 00:00:00
2023上教资练习题和答案18
2023-03-10 00:00:00
2022下半年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03-09 00:00:00
2022下半年小学教资《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23-03-09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88
2022-10-14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87
2022-10-14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86
2022-10-14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85
2022-10-14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