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91
发布时间:2022-10-14 00:00:00
预览人数:0

科目一(1-2)

1.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早就说过,“思维起源于问题的情景”,“是从分析问题情景开始的”。与问题有着紧密联系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接受学习

2.余飞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一天的下午,余飞走过办公室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书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当他打开书橱的门时,语文老师凌老师突然走了进来。凌老师看到瑟瑟发抖的余飞,什么都明白了。凌老师严肃地对余飞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凌老师的做法( )。

A.正确,对于余飞偷试卷的行为应严厉惩罚

B.正确,有利于培养余飞诚实守信的品德

C.不正确,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D.不正确,应该对余飞进行体罚

科目二(3-9)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教学法是(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5.195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布卢姆制定了目标分类系统。下列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共同构成三大教育目标的是( )。

A.思维目标

B.态度目标

C.价值观目标

D.动作目标

6.根据著名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的观点,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包括( )。

A.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完善实施方案

B.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完善实施方案

C.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评价实施效果

D.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实施效果

7.小学生在学习拼音时利用事物形象记忆,例如m像个门,h像个椅子,这种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的( )。

A.联结-试误说

B.顿悟说

C.认知-目的说

D.认知-发现说

9.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文化体育,校园礼仪及班会、社团等各种活动,培养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心理咨询法

科目一(10)

10.材料:

囡囡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女孩,经常在课堂上问一些特别有趣的问题。很多老师对于囡囡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新学期,米老师接手了囡囡所在的班级,一开始也很难接受囡囡的古怪问题。但是慢慢地,米老师发现囡囡的问题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跟她的个人生活有关系。囡囡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工作,囡囡很多时候都是和书籍作伴,因为看了很多书,所以囡囡懂得多,但问题也接踵而来。米老师针对囡囡的问题为她设置了一套学习方案,还经常举办“问题大赛”,让同学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囡囡在比赛中总能获得很不错的名次。为此,囡囡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在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都比之前进步了很多。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米老师的行为。

科目一(1-2)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选项A,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选项B,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选项C,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展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选项D,接受学习是指教师讲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生接受吸收的过程。

探究学习是学生基于问题的研究,题干中强调问题及问题分析探究的重要性便体现了探究学习,故本题选C。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这要求教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展。题干中凌老师因为学生余飞的偷试卷行为对学生全盘否定,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故本题应选择C项。

选项A,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教师不能在不了解具体原因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惩罚。此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

选项B,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应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题干中凌老师的做法是对学生训斥,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所以,此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

选项D,体罚学生是严禁教师出现的违法行为,所以,此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科目二(3-9)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项,感知教材,形成表象:学生为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

B项,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要引导他们将所感知的材料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使他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C项,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既可形成技能和技巧,也可以检验所学知识,丰富直接经验,进一步地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完成各种作业练习、实验、实习来运用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

D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知识的巩固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靠各种形式的复习和学生记忆。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培养学生记忆的兴趣,增强学生记忆的主动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记忆力,从而达到巩固和保持知识的效果。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故此题选择B项。

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D选项正确。

A选项,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B选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C选项,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方面。

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项。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开发的相关考点。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评价之父”。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1)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2)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认这些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答案选择C。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

A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B项,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C项,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

D项,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题干通过心理想象帮助记忆,属于精加工策略中的视觉想象。故本题选D项。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

A项,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B项,苛勒根据黑猩猩取香蕉实验提出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C项,托尔曼根据小白鼠走迷宫实验提出认知-目的说。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D项,布鲁纳提出认知-发现说。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

故本题选择A项。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A项,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B项,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题干中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强调实际锻炼,所以选B。

C项,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项,心理咨询是指咨询人员针对来访者遇到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等问题时,通过交谈、帮助、教育、引导,使来访者的认识、态度、情感有所变化,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出现的心理负担,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活动。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A、C、D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B。

科目一(10)

10.【参考答案】

材料中米老师的行为很好的体现了学生观的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坚信学生是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不能因为学生的个别问题就否定学生。材料中的米老师看到了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她最后看到了成长的希望,体现了米老师是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应该根据每个学生各个方面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材料中的米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她设计了一套适合她的专属方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学生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材料中的米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学生创设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好的体现了学生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要求。

综上所述,案例中的米老师恰如其分地贯彻了学生观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免费获取更多精品考题
标签:
教师资格证备考
幼儿教师资格证
点赞
还没有评论内容呢,点击 开始评论 哦~
相关推荐
2023上半年幼儿教资笔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2023-03-17 00:00:00
2023上半年幼儿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03-17 00:00:00
2023上教资练习题和答案21
2023-03-10 00:00:00
2023上教资练习题和答案20
2023-03-10 00:00:00
2022下半年幼儿教资《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03-09 00:00:00
2022下半年幼儿教资《综合素质》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03-09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93
2022-10-14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92
2022-10-14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91
2022-10-14 00:00:00
2022年下教资考试习题及答案190
2022-10-14 00:00:00